債基突然大幅下跌的原因?
債券基金通常被認為是相對穩健的投資選擇。然而債券基金在市場中也可能出現突然的大幅下跌,其原因可能有以下方面:
1、市場利率上升。債券的價格與市場利率呈負相關,當市場利率上升時,債券價格往往下跌。這是因為當市場利率上升時,新發行的債券會提供更高的利率,導致原先的低利率債券相對變得不那么吸引人,從而引發投資者拋售現有債券,導致債券價格下跌。債券基金持有的債券如果面臨利率上升的壓力,就有可能出現基金凈值的下跌。
2、債券的信用風險增大。債券基金投資于不同類型的債券,包括政府債券、企業債券等,這些債券都存在信用風險。當市場對債券發行人的信用評級下調或者債券違約風險增加時,投資者可能會對債券基金產生擔憂,從而贖回債券基金份額,導致債券基金凈值下跌。
3、債券市場流動性不足。債券市場的流動性相對較低,某些債券資產可能出現無法及時變現的情況。在債券基金面臨投資者大額贖回的情況下,而基金所持債券資產無法正常變現,基金可能不得不以較低的價格拋售債券,導致債券基金凈值大幅下跌。
4、宏觀經濟環境影響。宏觀經濟因素,如經濟衰退、通貨膨脹、政策變化等,也可能對債券基金凈值產生影響。例如經濟衰退可能導致企業違約風險增加、政府債務壓力增加等,從而增加債券市場的不穩定性,導致基金所持債券價格下跌進而影響基金凈值。
5、市場情緒影響。市場情緒通常受到投資者對市場預期的影響,例如當投資者對經濟前景和債券市場不穩定性擔憂加劇時,市場情緒可能會變得更加悲觀或謹慎,從而出現拋售債券基金的情況,導致債券基金凈值下跌。
債券市場不包括一級市場嗎?
大家都知道股票有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那債券有沒有呢?其實債券和股票一樣,也是有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
從定義上來看,一級市場也稱為發行市場或初級流通市場,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市場,投資者可以通過一級市場認購還未上市的債券。
就拿城投債舉例:城投拿到批文后,都是在一級市場通過投標的方式讓投資者認購債券。前段時間很火爆的“22大豐港CP002”號債券,計劃發行總額5億,實際發行總額5億,票面利率5%。申購方面,該債券中標利率5%,有效認購倍數59.7倍。其中合規申購家數64家,合規申購金額303.50億元。
這跟新股認購看著差不多,但是普通投資者甚至規模不夠專業機構都很難參與其中,因為根據發行設定,單筆申購都是有額度的,往往都是以億為單位進行的。
二級市場也稱之為流通市場,就是讓債券在其中交易流通起來。主要有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所債券市場、柜臺市場這三種。這三種交易市場又分為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
銀行間債券市場,是機構投資者進行大宗批發交易的場外市場,大部分記賬式國債和全部政策性銀行債券均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交易。場外交易的特點是以詢價的方式進行,自主談判,逐筆成交。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交易是依托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公司的債券簿記系統和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的債券交易系統進行的,也就是說通過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的交易系統提供報價信息、辦理債券交易,通過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辦理債券的登記托管和結算。
主要參與者為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村鎮銀行、信用合作聯社、農村合作銀行、非法人產品、境外機構。監管機構為中國人民銀行,執法機構為證監會。
注:非法人產品(銀行理財產品、信托、資管計劃、基金、保險產品、住房公積金、社?;?、養老基金等)。
在證券交易所內買賣債券所形成的市場是場內交易市場,也就是交易所債券市場。交易所債券市場包括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兩個債券市場,交易制度主要采取競價交易機制和做市商制度,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通過券商進行債券交易和結算。交易所債券市場債券的發行由中國證監會負責審核,托管機構為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和深圳分公司分別對應滬、深證券交易所。交易所債券市場的市場參與者主要包括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企業、符合證監會標準的商業銀行以及個人等投資者。
柜臺交易市場也稱之為商業銀行柜臺交易,屬于場外交易市場。商業銀行通過其經營網點、按照其掛出的債券買入價和賣出價,與投資人進行債券買賣,并為投資人辦理債券的托管和結算。
截止2022年6月30日,中國債券市場的存量規模已突破130萬億元,是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并形成以銀行間和交易所市場為主,柜臺市場為補充的市場格局。其中,銀行間債市方面,截至2021年12月末,市場托管余額近115萬億元,年內交易量突破1400萬億元,市場參與主體近3800家,是中國債券市場最主要的構成部分,是國債、政策性金融債以及同業存單等國際投資者最為關注券種的主要流通市場。